原标题:李现周雨彤《春色寄情人》口碑出圈,“熟龄爱情剧”为何成行业发力点?
搜狐娱乐专稿(胖部/文)
剧集行业悄然出现了新的发力方向。
此前,主打“熟龄”爱情的剧集《春色寄情人》豆瓣评分7.7分,可以认为其已开始靠口碑兑现长线价值,会员收官后依然保持着一定热度。
在甜宠当道的都市爱情赛道,这部剧集算得上特别。而这也不是剧集行业对“熟龄”爱情的第一次尝试,此前的《装腔启示录》《我知道我爱你》等剧都可以视为类似的探索。
这些作品目前还称不上流量大户,即使从口碑层面,也算不上有多少佳作。
但在开发“熟龄”爱情剧这个方向上,行业是认真的。
讲讲30 的爱情故事
国剧里并不缺少刻画30 群体的都市爱情剧。但很难认为,这样的剧集讲的是“熟龄爱情”。
原因很简单,虽然核心叙事都是谈恋爱,但以往作品基本是偶像剧式的,人物标签化、冲突强行化、叙事低幼化。
近期就有一部《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》,刻画的也是30 人群。
感情的前期推动事件是,杂志主编男主与大学生在大马路上起纠纷,发现学生的带队教练就是自己之前偶遇的女孩,于是故意不签和解协议,非要女孩穿之前他给对方解围时、临时用桌布做的“裙子”去比赛现场以示歉意。
这样的故事,15岁的观众可能觉得搞笑,但真正的30 观众只会觉得吵闹。
如此创作也不难理解,长久以来偶像剧的低幼化倾向,就是为了满足青少年女性的观剧癖好,也就是所谓长视频的“基本盘受众”。
而《春色寄情人》的爱情,至少给30 受众留出了代入空间。
火车上看到当年的高中同学陈麦冬,庄洁会直接上前搭讪,而面对对方的冷漠也可以飒然一笑转身而去;老大不小,也有条件好、适合结婚的追求者,但骗不了自己的内心还是决定离开;当两人出现矛盾,不做多余的试探和赌气,直冲对方浴室要求把话说清楚。
20岁的爱是放肆,30岁的生活是克制。当彼此都有了一定的阅历和智慧,也就多了倾听和磨合的耐心,有了遇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态度。
故事其实算不上“更真实”,底子依然是强戏剧性、浪漫叙事那一套。但相较于前者,更有逻辑的人物动机、更有共情感的现实话题,打破了“低幼化”的窠臼。
不是说《春色寄情人》是没有问题的。
一方面,主创们显然还在纠结强戏剧化与真实感之间的平衡。既要故事的合理性,又要戏剧上的话题性,这很容易导致观众争议主角的“作”;而以返乡为现实落地,又很难把这个大命题拍出普遍的共情感。
另一方面,相对文艺、慢节奏的视听语言,其实是对目前市场观剧习惯的一种挑战,在故事本身缺乏强冲突的情况下算得上一种冒险。
但至少,从《装腔启示录》到《春色寄情人》,有一些突破也是比较明显的。
首先,这些剧集的制作都更具品质,视听语言强调实拍与氛围感;其次,演员需要有一定演技,来表现熟龄男女的丰富性,包括彼此的化学反应;此外,故事也会对爱情之外的工作、生活、外部环境等现实问题有更多探讨,试图实现对熟龄人群的共情和打通。
相较于过往的偶像剧,类似探索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。
熟龄群体也是主流
其实从绝对数据也能看到,即使口碑不错,“熟龄”爱情剧目前依然只能算小众垂类。
从口碑来看,《装腔启示录》豆瓣评分高达8.1,与《春色寄情人》都算得上高分剧,但两部剧最终的绝对数据恐怕算不上爆款。
前者的站内播放量根据公开数据,热播期单日最高6000万 ;而《春色寄情人》站内热度单日最高27198,差一点没达到热门现代剧28000的隐性指标。
但从积极的层面看,这两部口碑剧的成绩至少证明,行业确实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。就这些剧集的制作体量来说,目前的成绩也不能算亏本生意。
一个现象是,过去两年里,观看爱情剧的28岁以上人数一直在涨,除了降本增效带来的市场扩容,客观上也能看到更多群体受众在进入长视频的流量池。
他们的内容需求正在被看到。
对这种需求的响应是从综艺领域开始的,2021年起如《半熟恋人》《再见爱人》《春日迟迟再出发》等一批面向轻熟、熟龄人群的综艺,开始从单纯的恋综,探索更深层的社会话题与成熟关系。
“这有个大前提,就是长视频受众在十年里的扩张。最主要的是,曾经20岁的深度用户们,如今已经30岁了。”综艺制片人定邦对搜狐娱乐表示。
“我们说这些内容叫垂类恋综,因为确实30 的市场没有28岁以下的核心人群数量大,但这个体量依然是可观的,而且深度用户的数量并不少。还让他们看曾经那些低幼的东西,怎么可能留住人。”
影视策划春林进一步指出:“都市熟龄人群出现了很多新现象,比如不婚不育群体增加,比如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。他们对娱乐的需求是有特殊性的,在人物群像、社会话题、审美取向等方面,我们现在需要找准他们的口味。”
或者说,前文提到的“熟龄”爱情剧的几方面特点,依然是具有实验性的。行业在视听语言、选角和故事题材上的尝试,正一点点校准熟龄观众的需求。
这个过程中,误差在所难免,比如豆瓣评分6.4分的《我知道我爱你》,同样讲述都市熟龄爱情,却因为其悬浮的叙事,开播后很难说溅起了多少水花。
“行业尝试是有残酷性的。熟龄群体的特点决定了,他们会有极强的口碑敏感度,而且也有能力鉴别口碑真伪,可以说他们是市场上最成熟的一批受众。所以开发内容的难度是必然的。”春林表示。
“反过来说,如果拿不出内容满足这部分受众,平台就会出现基本盘的必然性流失。所以开发熟龄内容,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。”
不需要爆款?
肉眼可见的是,从2019年流量见顶、开始高喊“内容为王”口号之后,长视频的垂类内容开发从未停止。
无论是2019年开始对现实题材的发力,还是2020年悬疑风口下几家平台的疯狂抢跑,抑或2021年《山海情》《觉醒年代》《功勋》三部9分 主旋律剧之后、一大批同类型剧的立项,都表现出用新内容换新增长的期待。
这两年的片单就能看到各家的思路,用古偶 现偶继续巩固粉丝基本盘,用现实题材等多元化垂类内容吸引路人盘,靠做好头部剧口碑制造爆款。
“熟龄”爱情剧,也就是在这一思路下,深耕垂类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“平台肯定会重视这个市场。”制片人彤彤表示。
“首先,熟龄人群本身就有观看长视频的习惯,都是老用户,只要作品口碑够好其实是能吸回来的;其次,这部分人群付费能力更强,高价值用户占比很高,对目前拼命提升客单价的平台来说非常重要。”
但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“过去十多年,行业形成了很多坏习惯,比如叙事上的低幼、悬浮、脱离实际,制作流程上故事能力的欠缺,这个是需要时间调整的。要踩中熟龄人群的偏好,可能这些方面会是个大难点。”
也正因如此,行业需要为木桶找到更长板,制造新的刺激点。
比如《装腔启示录》里的金句、都市人浮华外表下的狼狈,又如《春色寄情人》里关于“返乡”问题的讨论;有趣的是,这两部剧的IP都来自豆瓣阅读,或许IP来源的迭代,也算得上行业意图革新的一种表现。
无论如何,目前的探索,依然不会停止。如春林所说:“在这条赛道上,平台甚至不需要爆款。”
行业需要熟龄群体,需要更多分众市场,来担起财务报表上的上扬线。而由此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,长视频内容将走向的多元化未来。